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地理161——植物土壤地理实习第二天

作者: 编辑: 发布时间:2017-12-06

  第二天的清晨,我们准备充足后,向着罗浮山鹰嘴岩前行,六百多米海拔的鹰嘴岩对于第二天的我们来说还是有点艰难。一路上,方老师给我们介绍各种植物,如锥栗,猴耳环,山牧荆等等,不仅如此,方老师还给我们讲述了罗浮山的植被垂直地带性特征,从小于300米的沟谷雨林开始,以随处可见的鱼尾葵为优势种,层间植物非常丰富。而在250米到600米左右的山坡面,我们还看到了季风常绿阔叶林,以荷木等等乔木为优势种。我们一边采集标本,一边听着方老师的讲解,经过了好一段时间,我们终于到了鹰嘴岩。站立在鹰嘴岩的玻璃栈道上,俯瞰山下的景色,内心的激动久久不能平静……

  饭后,徐老师带着大家去看鹰嘴岩附近的海拔高度为600米左右的土壤标本。他解说道:此处的土层已不是赤红壤了,颜色为黄褐色,颗粒也比较大,可判断为山地黄壤土。土层的厚度,腐殖质层比淋溶层要厚。就淋溶层来看,该处的黄壤的颗粒要粗些,里面有一些块状的黑色土壤,是因为该处的根系较多,并且由于温度下降,降水也减少,风化、淋溶作用也逐渐减少,生物的代际累积增加,有机质累积,黑色土块就是有植物根系腐殖化而来的。

  大家对采集植物标本和采挖土样也十分感兴趣,每个小组都争先恐后地采集完整的标本,亲手触摸土壤。相信大家在接下来的实习中将继续以热情的态度和求知若渴的精神不断学习。一天的行程到此结束。

供稿:地理161

审稿:陈斌

校编:吕瑶

时间:Dec 6, 2017 11:00:00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