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管171班地理与资源综合实习报道之六
——2018年4月11日清远市英德市
今天土管171班从清远市英德市出发,前往望埠镇英石园、连江口特色小镇、上岳古村、飞来峡大坝等地。
今天的首个目的地是望埠镇英石园,英石园是一个以石文化为主旨,融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石疗保健、石趣饮食、奇石贸易为一体的主题公园。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岩石,老师在这里像我们讲解了岩石的分类。这里大多是属沉积岩的石灰岩,又分阳石和阴石,前者受到的侵蚀较多,后者受到的较少(图中为阳石)。该地岩溶地貌发育较好,山石较易溶蚀风化,形成嶙峋褶皱之状,呈现“皱、漏、透、瘦”的特征;又因该地日照充分、雨水充沛,暴热暴冷,山石易于崩落山谷中,经酸性土壤腐蚀后,呈现嵌空玲珑之态。这些石头都是在山里开采出来的。英石园里有个石头博物馆,我们了解到这些岩石还分黄石,黄蜡石等等,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主要矿物则是石英。而所含的如铁、铜等成分的不同,石头表现出来的颜色也不同。为了这些石头,人们还会专门为石头开路,会对石头进行加工,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欣赏完英石园的奇异而各具特色的石头,我们马不停蹄地前往连江口特色小镇。连江口镇位于英德市南部,是英德市的南大门,距市区25公里,地处北江、连江交汇处。连江口以高丘陵地貌为主,东南部一部分属山地(中山),北部有部分山地(低山)。地势东高西低。到了连江口特色小镇,第一眼看到的是人工建造的火车,再往前,是一颗詹天佑移栽的古树,有300多年的历史,可以看出古镇是以詹天佑为主的特色小镇。小镇内有些商铺并没有开,我们了解到,这里商铺的租金大概每平方20-40元,每个商铺又大概是70平方米,物价偏低,房价对比当下来说也不算高,只是5000左右每平方米。而小镇承包给了一个房地产,我们了解到,小区里的并不都是原住民,相反,原住民和以前相比已经少了很多。制约小镇发展的因素有许多,如交通不便利,火车经过噪音大等等。虽然国家对小镇的发展有提供像前三年免交税收等的政策,但是小镇的发展仍不算景气。在我们上车后,各小组也展开讨论了有关小镇的问题,小镇现在的发展方向是向文化休闲小镇发展,但是我们今天去时却很少有看到服务的人员,而小镇本身的发展也并不够完善,没有能够很好的突出当地的特色。

在讨论之中不久我们便到了上岳古村,上岳古村位于佛冈县龙山镇上岳村,始建于南宋,盛于明清,距今已超过720年的历史。2006年被评为“广东最美丽乡村示范点”,2008年列入广东首批古村落,现正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标准规划整治。该古民居建筑风格属于明清岭南派,路多由麻石铺就,建筑群布局清晰、严谨,错落有致,气势恢宏,保存完好。整个古民居建筑由十八“里”组成,共有37幢108座古民居,每幢民居均雕梁画栋,墙壁绘画各具特色。建筑物均青砖到顶,山墙为耳形,屋檐耳边刻有各种图案。这种锅耳式的建筑尤为著名。除此之外,上岳古村的许多古老而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也被传承了下来,其中很著名的就有祭井神,可惜并不能亲眼所见。我们到了那里之后先是与当地的原住民打听了一下当地的情况。我们先是问了下村里的基本情况,像人数等,但有人说有5000,也有人说3000多,经过了解,我们发现村里的人口主要是小孩和老人,故而推断青壮年应该外出打工了,所以有关人口的矛盾可能就在这里。另外村里的田地有些田已经弃耕了,有些则以每亩600-1000的价格承包给别人,同时每亩能有76元的补贴。后来,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更加深入的学习了GPS的使用,并对五龙过阶的面积进行了测量,测量后,又对计算了户均、人均的建设用地面积。

离开上岳古村,我们去了飞来峡。飞来峡风景区位于清远城上游20多公里的北江河段。飞来峡俗称“飞霞”,南距广州70多公里,西离清城26公里。飞来峡因峡谷北岸有古寺飞来寺而得名,又名禺峡、中宿峡、清远峡。飞来峡是珠江水系干流北江河道中的三峡之一,为北江中下游的分界点。这里历史悠久,有“风光誉南国,古迹遍峡山”之称。飞来峡江面开阔、峡江对峙,是道教第十九福地,其景点有“古”“广”“美”“奇”的特色。而建于之上的飞来峡水利枢纽则有“小三峡”之称。到了飞来峡水利枢纽,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对水利枢纽又有了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同时看到了船经过枢纽的过程,对水闸的运作又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但是由于今天我们去到的时候供电的系统并没有运行,所以原理理解的可能不会那么透彻。

经过今天的实习,我们知道了石灰岩的种类,知道了为什么石灰岩的孔隙差别的不同,了解到了其颜色变现的不同的原因;也通过比较各个村落的不同、为村落的发展谋出路,更深入的了解了不同的村落根据自身的特色而延伸出来的发展模式;更通过切身经历看到了水坝在防洪发电灌溉养殖航运旅游等多个方面的意义。通过近距离的考察,对整个地理研究有更深刻的理解。
供稿:吴大放
校编:吕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