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蓝天白云,地理171、172班同学们期待的地质地貌与水文实习终于开始了,实习第一站来到了位于北江中上游的孟洲坝水电站,孟州坝又称为“北江第一坝“,其主要功能是蓄水、泄洪、通航和发电。

图1 孟洲坝水电站
首先周平德教授就当地实际地形情况,结合理论为我们解释了阶地、江心洲、河漫滩的形成过程,并向我们指出了三级阶地。

图2 三级阶地

图3 周平德教授讲解中
接着,杨木壮副院长为我们介绍了北江的形态演变过程:最初由上游的辫状河演变成中游的蛇曲河、最后再演变成下游的网状河。此外,杨院长还介绍了阶地形成的三个因素“必须是河床,具备二元结构,经历突变性的抬升或下切”,其中他特别强调了阶地的二元结构是“上层泥沙,下层砾石”。

图4 杨木壮教授讲解中
最后,陈斌老师就周平德老师和杨木壮老师的介绍提出了“为什么河流的西边有阶地而东边阶地发育不明显”和“河流砾石形态和海洋砾石形态的不同”的问题,并引导我们从河流和海洋不同动力条件的角度思考,同学们都受益匪浅。
接下来,我们赶到了第二个实习地点——芙蓉山地质公园。芙蓉山是韶关的历史文化名山,山体呈马蹄形分布,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曾经有过辉煌的煤矿和石灰岩矿开采历史,至今山上仍然残存大量采矿遗迹。杨木壮教授详细地给我们讲解了眼前的岩层构造情况。

图5 向斜构造面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明显的向斜构造。向斜形成于古生代石炭纪,剖面还具有一些断层构造。

图6 正断层示意图
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可以判断眼前的断层是正断层。除此之外,杨木壮教授还为我们讲解了两种区别灰岩和白云岩的方法:其一是利用稀硫酸,灰岩会产生二氧化碳白云岩则不会;其二是利用两者差异风化的刀砍纹原理。
在芙蓉山考察学习了石炭纪的向斜构造后,我们马不停蹄地来到听起来很有意思的帽子峰。帽子峰,顾名思义就是从高处俯视形状如同帽子,其地处武江西侧,地层岩性基本可以分为石灰岩和泥灰岩两大类,属泥盆纪时期形成的地层。

图7 由浅海沉积形成的沉积岩)
陈斌老师手持罗盘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测量岩层的产状三要素——倾角、倾向、走向。听了陈老师细致的讲解后,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亲手测量一番。随后,周平德教授告诉我们岩层上植物茂盛的区域受断裂影响,构造裂缝甚为发育,形成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

图8 测量岩层的产状三要素
今天同学们可以说是收获满满,明天将要前往丹霞山观测丹霞地貌。 为一名地理学人,仅仅简单的观察怎么能够满足呢?明天请期待同学们向着观日亭的“冲锋”吧!

图9 实习第一天合影
供 稿:地理171、172班
审 稿:曾 娟
文 案 编 辑:黄 颖 达
责 任 编 辑:曾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