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点,各个小组戴上耳机后,便开始了今天的实习。在出发前往今天的实习地点时,第一小组同学先向我们介绍了珠海市的概况,随后吴老师为我们讲解了珠海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图及土地利用类型图等。
图 1老师在讲解珠海市各海岛的土地利用类型
坐上游览车,我们前往今天的第一个地点:采石场。刚到采石场,印入眼帘的就是碧绿色的湖及四周裸露的岩石。
图 2采石场现场
在老师和负责当地森林火灾人员林工的讲解,我们了解到,这个湖并非天然湖,而是由于采石留下来的坑,周围山上的泉水顺着岩石缝隙汇流到湖内而形成的,故而湖内水源因为氟超标而不可饮用。调研水文的小组到湖边采取水源样本带回学校实验,而负责研究岩石产状等物理特征的小组也用罗盘测了岩石的倾角和倾向。
图 3水文小组在采水样本
图 4实习小组在测岩石的倾向和倾角
采石场本来是一座大山,大概开采了十五年,由于过度开采岩石,出现了眼前的人工湖,导致出现岩石裸露,水质污染等现象。吴老师让各小组分别进行自己小组的调研方向的内容,同时也让各小组观察采石场现状并思考如何进行采石场复绿,以及如何合理利用湖区的水源。
图 5各小组讨论治理对策
在与随行的酒店老板和林工的交谈下,我们得知,如今采石场种植的树种以桉树和马尾松为主,但是复垦强度不大,所以效果一般,我们小组讨论认为可以多种植更多的生态作物,保持水土,恢复生态;由于湖区内的水可以灌溉采石场周围的树种,所以除了利用湖水进行灌溉外,我们小组想通过更新净化湖水后再利用湖水。由于湖水可以渗透到地下,故今后可以建设工程使得湖水与海水相贯通,净化湖水后进而利用湖水。
离开采石场后我们开始了长达1小时的山路徒行,步行中,我们观察到山上裸露的岩石,较密集生长的灌木丛以及辽阔蔚蓝的海面,虽然山路有些陡峭,路程也较远,但是路边的风景以及同学间的相互加油打气总能让每个同学都坚持走到终点。
图 6同学们结伴而行
图 7途中海景
在途中,吴大放老师为我们演示了挖一个土壤剖面的技术要领,随后向我们分析各个土壤层的名称及区别,每个小组也都采了每个土壤层的土样回去调查。带着土壤,我们继续沿着山路行驶,途径了军事基地及港口用地,最后在木麻黄树下,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当地的植物类型及生产习性。相信通过一上午的自然综合实习,大家对外伶仃岛的基本状况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图 8吴老师挖土壤剖面
图 9吴老师在为大家讲解植物特性
由于台风天气将至,我们不得不马上停止在外伶仃岛的实习考察。午饭过后,老师们迅速安排离岛事宜,同学们也抓紧时间收拾行李物件。在等候返航的客船期间,土管161班全体学生和研究生师兄师姐随两位老师赴担杆镇人民政府听办公室柯主任及城建办梁主任为我们介绍外伶仃岛实际概况。
图 10两位主任介绍外伶仃岛
两位主任分三部分给我们简单地介绍了外伶仃岛的概况:
一、担杆镇的基本情况。主要介绍了担杆镇的地理区位和面积,担杆镇的历史由来,担杆镇丰富的海洋资源、陆地资源以及渔业资源。
二、担杆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两位主任给我们介绍了外伶仃岛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以旅游业为主,还有部分税收收入以及其他收入。但是去年开始,游客人数逐渐减少,旅游业收入以及部分依靠旅游业发展的食宿行业收入也有所减少。
三、担杆镇的发展前景。两位主任给我们介绍了担杆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坚持科技兴海战略,推进旅游业渔业的转型增收以期获得更多效益。同时加大力度发展海岛特色产业,与旅游公司及开发公司合作,为村民建设美好幸福生活。
两位主任关于外伶仃岛担杆镇的实际概况介绍结束后,同学们以及研究生师兄抓紧机会就本小组考察方向遇到的难题对两位主任进行提问。部分同学们的问题及主任们的回答如下:
Q1: 可以转化为商业用地的土地资源指标还有多少?
A1:目前无剩余可开发的商业用地,岛上的商业用地多为旅店,饭店。
Q2:采石场可改造为商业用地吗?有人咨询采石场地块吗?
A2:采石场的最终用途要根据最后的招拍挂结果决定,目前有很多人咨询。
Q3:旅游淡季有哪些方式增加收入?
A3:旅游公司会推出旅游套餐,如降价,打折,出售套票或和岛上酒店进行合作等等。
Q4:外伶仃岛与周边岛屿相比最大优势是什么?
A4:最大优势是水质好,缺点是游客饱和,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旧村改造破坏环境。
……
图 11同学在提问题
图 12主任在耐心解答问题
在同学们和主任的一来一往你问我答期间,时间悄然逝去,本次担杆镇人民政府主任给我们介绍外伶仃岛也到了尾声。和主任们在政府门口进行合照留念后,大家在周边地区再做最后的考察就乘船离岛了。
图 13土管161班级合照
关于土管161班的实习报道持续更新,敬请期待!
稿件指导 | 吴大放老师
编辑 | Su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