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梅州大埔——南北交融的魅力之都

作者: 编辑:gz_dl 发布时间:2018-06-04

  为了更好地理解不同区域的人地关系特征,并发现区域发展的问题与潜力,地规161162班的人文地理于63日正式开始。在实习的5天时间里,将通过对三个聚落、三种民居、三个地区以及三大方言区的实地观察研究,切身体验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对比景观异同点,感知地理的魅力。

第一站:魅力客都——大埔

早晨8:30的集合登车拉开了实习的帷幕,怀着激动与求知之心,我们踏上了去往大埔的征途,从学校坐车出发,历时3小时,抵达河源热水服务区。利用旅程中的这段时间里,第一小组结合之前所收集到的资料,为其他同学汇报了有关梅州地区发展以及客家人南迁中体现出的人地关系现象。汇报过程中,小组采取互动环节,通过方言教学的方式让同学们真是感受到了客家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李文翎老师之后对小组的演讲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改正的建议,并从沿途风光的变化讲起,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了梅州地区的地理环境、发展情况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客家五次迁徙的基本情况也详细解说了丘陵地貌对于客家文化形成的重要性,在教授中穿插以往实习时的趣事,学术中不失风趣,同学们受益匪浅。

  下午3点半,我们抵达大埔县博物馆。大埔县博物馆位于县城黄腾坑口,临近梅潭河。内设有千年古邑、人文秀区、红色土地、民居大观、客风奇葩、粤东瓷都、华侨之乡、绿色希望等8个展厅,以图片、实物、模型、声像等形式展出了大埔的人文历史、民俗风情、文化艺术、山水风光、风物特产等,充分展示了大埔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积淀。在工作人员细心的讲解下,我们大致了解了展品的来由及其象征意义,掌握了大埔县的部分历史及城市规划,感受了客家独特的民俗建筑文化氛围。通过对城市模型的参观,大致了解了大埔县的城市总体布局,有助于了解城市发展的过程及其依靠的相关理论。在3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里,大家各自出发参观了感兴趣的部分,充分结合专业的需求,从人文地理角度出发,更深入的了解大埔,对大埔的城市规划、风土人情等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第一天的学习生活在下午五点进入尾声,但是同学们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走进大埔的街头小巷,品尝特色的美食,与当地人热切地交谈。在日常生活中,带着地理的思维去观察周边往往有不一样的惊喜收获。只有把地理的思考带入生活的点滴中,才能真正做到“地理人用心丈量天下。”

供稿人:16地规

审稿人:陈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