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丹霞之行,格物致知—记2017级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地貌水文实习第二天

作者: 编辑:gz_dl 发布时间:2018-11-06

 “三窍玲珑倚碧空,洪濛开辟自天工”。今天是实习第二天,地理171和地理172的同学来到了韶关市仁化县的丹霞山。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由680多座顶平、坡陡、麓缓的红色砂砾岩石构成,该处是在世界已发现的1200多处丹霞地貌中,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

 进入长老峰之前,我们首先进入丹霞山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丹霞山主要位于韶关市仁化县东北部,这里赤壁丹崖,群峰耸立,洞穴累累,锦江自北向南穿境而过,构成一幅美丽的丹霞画卷。

图1 讲解员给同学们介绍韶关丹霞山景区的整体情况

 接下来我们进入文化、生物、地貌、地球科学四大展厅进行参观学习。丹霞山人文历史悠久,这里不仅有马坝人生息繁衍的遗迹、古山寨、古寺庙,还留下了许多古代文人墨客游览丹霞的诗词。

 丹霞山生物多样性丰富,我们认识了丹霞三宝“兰花、红豆、还魂草”,丹霞山常见植物如园叶小石枳。  

 紧接着我们参观了第三部分地质地貌展厅,该展厅介绍了各种典型地貌类型,例如雅丹地貌、黄土地貌、岩溶地貌、花岗岩地貌、火成岩地貌,并重点介绍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

 丹霞山区域在白垩纪中期以盆地的形式接受了大量由暴雨和洪水带来的沉积物,后期受到湿热环境的影响,沉积物发生强烈氧化形成红色地层;红层沉积之后发生一系列的侵蚀和地貌演化,分别经历原始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此刻丹霞山的正处于壮年期呢!丹霞地貌的演化形成同时受内外力作用的影响,其中内力作用是丹霞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例如受断裂的影响,在红层中形成大量的节理,也控制了岩层的产状,而岩层产状有控制了地貌最基本形态;外力作用又包括了流水侵蚀、风力侵蚀等等。

 

       

图2 丹霞地貌演变过程

 自长老峰入口向上,一路走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丹霞山上典型的红色砂砾岩。在一处砾石由下往上颗粒逐渐变细的砾岩崖壁旁,陈斌老师向我们讲解到:这种现象可反映洪水造成的沉积物堆积过程,而在一处崖壁上,往往可以看出多次洪水堆积的痕迹;而且在崖壁岩石上可见明显的泥沙质和砾石质分层出现,这是由于当地曾经分别接受过湖泊相和河流相的作用。由沉积物颗粒大小、磨圆度等外部特征,我们也试着推测了相关的沉积形成过程。

         

图3 陈老师认真讲解中

 顺着通往锦石岩寺的山路,老师们继续向同学们讲解了洞顶岩块坍塌的原理。一处处的景观就好比是一份份珍贵的自然史料,大到一山一河,小至一沙一石,都充满着知识的力量。在丹霞山西坡船头石北侧,我们看到了因湖水干涸,湖床的软泥在曝晒下干裂,当河流携带的泥沙再次涌入湖泊,干裂的软泥被后期泥沙填充而形成的龟裂填充岩楔景观。在梦觉关,我们亲眼目睹了大型蜂窝状洞穴群,它是早期河床上流水旋转侵蚀的大型侧向窝穴群,经后期风化侵蚀而成。我们还穿越了通天洞,领略了通天峡的雄壮之美,巍巍峭壁、鬼斧神工、荡气回肠,真令人心旷神怡,行走于一线天之间,真有种“绝壁当千仞,危崖一线开”的味道。山道曲折,路途漫长,但一路上老师和同学们都有问有答,有讨论有赞叹。大家沉浸于自然的怀抱之中,流连于知识的世界里,美景与思维碰撞出的火花着实精彩!

         

图4 实习路途中 

 “不游长老峰,枉到丹霞山。”短暂歇息过后,在陈斌老师和肖福安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便踏上了登峰之路。虽说从此处到长老峰仅仅900米,但通山之路可谓是艰险无比。丹霞地貌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流水下切形成的陡坡,因此攀爬岩壁非常困难,很多地方都要手脚并用。看似无尽的山路,接近垂直的阶梯以及炎炎的烈日,都阻挡不住我们攀登的决心,挡不住我们对知识的渴望。在一番艰苦的攀登之后,我们来到了长老峰的最高处观日亭,在此处,众人皆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在最高处,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周围的山峰,丹霞地貌“顶平坡陡麓缓”的特点在我们眼前清晰地呈现。

         

图5 远眺丹霞地貌

 爬过长老峰,我们又参观了丹霞山典型的石柱地貌。此石有“天下第一石”之称,是一个高28米,直径7米的天然石柱,陈斌老师向我们讲解了石柱的形成过程。原来,石柱与右边的细美寨本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在风化作用的影响下,石柱与细美寨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并最终脱离出来。

         

图6 石柱

“烟波锦江游船弋,万里茵中叹红石”,炎炎的夏日、陡峭的悬崖、万丈的阶梯,最终伴随着叠叠绿水,徐徐清风全部抛之脑后,剩下的只有对明日惠东之行的期待。

         

 

         

 

 

 

 

 

 

 

供 稿:地理171、172班

审       稿:曾    娟

文 案 编 辑:黄 颖 达

责 任 编 辑:曾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