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地信171人文实习第二日|寻访千年古瑶寨,追忆诗豪赏新村

作者: 编辑:gz_dl 发布时间:2018-11-16

 为提高bat365官网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生人文地理学识水平,深入贯彻bat365官网登录在线主页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育人方针,真正培养出“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强”的高素质新型人才。经bat365官网讨论研究决定,2017级地理信息科学1班于2018年11月13日开展以“寻访千年古瑶寨,追忆诗豪赏新村”为主题的人文地理实习课程。此次课程由bat365官网刘毅华教授,吴大放副教授作为带队老师,前往油岭老排、连州中学刘禹锡纪念馆以及龙坪镇美丽乡村示范村李屋村进行深入的人文地理课程学习。

 晨光微曦,薄雾。地理信息科学的同学们晨起赶山雾,寻幽探秘,前往连南油岭老排。

  说明: bda87445bd35c1ad3a7743c89d235be

(连南千年古瑶寨)

 

 据专家考证,油岭老排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古老、最有特色的瑶寨。现居住在山寨的瑶民,主要有邓、唐、盘、房四个氏族。他们在明代时就建立了民主选举的“瑶老制”,并形成了神圣而严厉的“习惯法”,严格管理山寨。但到近现代,南岗瑶寨已经采取由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委共同管理村寨的形式,更为民主和合理。现古寨只保留了200余人和368幢明清时期的古宅及寨门、寨墙、石板道等。瑶族一般都世居深山,“岭南无山不有瑶”,这是为了躲避长期以来的封建统治者的民族迫害和民族岐视,况且,瑶族一般住在半山腰,易守难攻。南岗千年瑶寨历史上曾依靠山势险要数次成功地抵挡官兵和其它敌对势力的进攻。

 油岭老排作为连南八排最大的瑶寨,可以说,它反映了连南瑶族甚至中国瑶族古老悠久的瑶族传统文化。南岗有古典的建筑民居群落、有原始的竹笕供水系统、有集体议事场所、有瑶老制、有古盘王庙、有玩坡山、有龙文化、有太平天国遗迹……

  说明: 961d7eb07fe875949ad1147e24fa1fe    说明: 72c4494e0043c018c1dc46c5e8d2f7e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寻访)

 

 此次地信171的同学们实地考察了解了油岭老排内的具体环境。首先是其人口的主要组成:瑶寨内大部分都为老人,只有少部分是年轻人,年轻人中有部分是妇女和儿童,寨内极少有青壮年劳动力留守。其次为其主要收入来源,也是他们留守村寨的主要人口形成的原因之一。油岭老排的村民主要以务农为其本职,但这份工作收入极少,加上瑶寨一户人家拥有的住房面积实际上是非常少的,普遍以20平方米左右,并且由于地处山区,现实存在着大量的耕住分离的现象,耕种获得的收入也仅能维持一个家庭的生活,但不能改变家庭的条件。所以,大部分青壮年都选择了外出务工,目的地的选择主要有三江镇,清远市和珠三角地区。在这些地方,他们能获得更多的收入和更多的优质的生活资料,改善生活条件的可能性更大。而且,瑶寨内的生活环境当地居民都认为很困难,也有人选择到镇子上租房住。由此,村寨内出现了明显的乡村空心化现象。

  说明: 154d4a9b00bcc04df7bf6a46b105b36

(瑶族阿婆捡选红豆)

 

 油岭老排虽然远观十分的美丽,但近看却难免存在普通村落都有的通病,就是脏乱差,这一点是十分不利于瑶寨发展旅游业的。并且瑶寨因其历史悠久,多数房屋都是建造了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部分墙体变得破旧,导致了瑶寨有千年的文化底蕴可以挖掘,却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要发展瑶寨,这些都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在此次瑶寨探访中,我们思考到古瑶寨的发展亟需与当地政府的旅游部门的大力支持,打通南岗古瑶寨的旅游建设、旅游宣传等一系列链条,切真探讨古瑶寨的现实发展情况,实现旅游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方针的深度结合。

说明: 2056fc3e05bcc40403cc63878696dc3   说明: 667ec668180195e4e5f66a21abb83d6

(刘禹锡纪念馆)

 

下午,地信171的同学们去参观了刘禹锡纪念馆。刘禹锡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哲学家和政治家,他33岁时因参与“永贞革新”被贬连州当刺史,后改贬朗州当司马;42岁时又因写了一首讽刺诗,再被贬为连州刺史。刘禹锡对连州的最大功绩和贡献,首当重教兴学、栽培州人,开创了连州重文兴教的传统。唐宋时期,广东科举场上盛誉“连州科第甲通省”。此后数百年,连州名人辈出,文化教育辉煌一时,凸显于岭南文化之中,相继十数位诗人闻名于世。刘禹锡也为连州带来的中原的医药文化。

  说明: a6510a47c6280fb92bb94380116f661

(示范新村李屋村)

 了解了刘禹锡为连州的奉献之后,我们出发去往李屋村。李屋村隶属于连州市龙坪镇松柏行政村,位于龙坪镇松柏村委会的东部,距龙坪镇中心约8公里。李屋村的村民以种植水稻、蔬菜和瓜果为主要经济来源,2016年,李屋村人均年收入9500元,村集体收入19万元。2016年,李屋村在村民精心、民主选出的村党支部、村民小组和村民理事“三驾马车”带动下,勇于探索创新,整合涉农资金,成功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

  说明: 5aab46399551087cfc366fb9d52c6c3

(李屋村党员责任区)

 

 李屋村种植有机蔬菜,由企业牵头,并由企业联系销路,农民只负责种植,解决了农户和市场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李屋村还开展了土地整治和环境整治,做到了雨污分流,农村的脏乱差问题也被解决了。李屋村的精英阶层(能人)对乡村的发展带动作用也特别的强。李屋村村民外出打工后借鉴别人的经验并用来改造自己的家乡,算是文化的刺激扩散的一种,并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最终,本日人文地理实习在暮色中渐熄。祝愿地信171的同学们能在此次实习中认真学习,努力收获,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

 

 

 

 

 

 

供   稿:地信171

审    稿:曾  娟

文案编辑:黄颖达

责任编辑:曾  娟